醫師手冊
黄潔英簡介
證書
針灸
耳穴治療法
文章題目分享
2010年11月28日星期日
3. 巨翏穴Ju-liao(紅點处)
足陽明胃经
全经有45个穴。方向從头到腳。
3. 巨翏穴(紅點處)
位置---目正視、瞳孔直下、平鼻翼下緣处、當 鼻 唇沟外側。
治療---口角歪斜、齒痛、唇頰腫五官病症。
功效---通经活絡、袪风止痛。
2. 四白穴Si-bai(紅點處)
足陽明胃经
全经有45个穴。方向從头到腳。
2. 四白穴(紅點處)
位置---目正视、瞳孔直下、當眶下孔凹陷处。
治療---口眼歪斜、面肌痙攣、目赤痛痒、眩暈、头痛、三叉神经痛。
功效---袪风通经、活絡止痛。
人 体 十 二 经 脉 之 Acupuncture points (三) 足陽明胃经Stomach Meridian of foot Yangming----- 1. 承泣穴Cheng-qi
全经有45个穴。方向從头到腳。
1. 承泣穴(紅點處)
位置---目正视、瞳孔直下、當
眼球与眶下緣之間。
治療---夜盲、近視、口眼歪
斜、面肌痙攣。
功效---疏风袪邪、清熱明目。
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
人 体 十 二经 脉 之 Acupuncture points----------------- (二) 手陽明大腸经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 Yangming------1. 商陽穴Shang-yang(紅點處)食指末節橈側、指甲根角旁0.1寸。---治 齒痛、咽喉腫痛及五官疾病、熱病、昏迷等熱症、急症。
2. 二間穴Er-jian(紅點處)微握拳、食指橈側、第2掌指關節前凹陷中---冶齒痛之五官疾病、熱病。
3. 三間穴San-jian(紅點處)微握拳、在食皆橈側、第2掌指關節后凹陷處。---治齒痛、咽喉腫痛、嗜睡、腹脹、腸鳴。
4. 合谷穴He-gu(紅點處)手背第1、2掌骨間---治头痛、手腕痛、耳聾、目赤腫痛、口眼歪斜、齒痛、熱病、婦科病症。
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
5. 陽溪穴Yang-xi(紅點處)腕背橫紋橈側---治头痛、手腕痛、耳聾、目赤腫痛。
6. 偏歷穴Pian-li(紅點處)屈肘、在陽溪穴与曲池穴連綫上、腕橫紋上3寸---腹脹、手臂痛、耳鳴、水腫。
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
7. 溫溜穴Wen-liu(紅點處)屈肘、在陽溪穴与曲池穴連綫上、腕橫紋上5寸---腹痛、头痛、咽喉腫痛、肩背痛。
2010年11月21日星期日
8. 下廉穴Xia-lian(紅點處)肘橫紋下4寸。---肘臂痛、头痛、眩暈、目痛、腹痛、腹脹。
9. 上廉穴Shang-lian(紅點處)肘橫紋下3寸。---治肘臂痛、手臂麻木、半身不遂、腹痛、头痛、腸鳴腹痛。
10. 手三里穴Shou-san-li(紅點處)肘橫紋下2寸。---治手臂无力、上肢不遂、腹痛、腹瀉、齒痛。
11. 曲池穴Qu-chi(紅點處)---手臂痛、上肢不遂、高血壓、腸胃病、腹痛、咽喉腫痛、齒痛、濕疹
12. 肘謬穴Zhou-liao(紅點處)屈肘、曲池穴上方1寸。---治肘臂痛、麻木。
13. 手五里穴Shou-wu-li(紅點處)在曲池上3寸。---治肘臂痛。
14. 臂臑穴Binao(紅點處)曲池穴上7寸。---治肩臂痛、頸項病症、目疾。
15. 肩禺穴Jian-yu(紅點處)臂外展或平舉時、肩部出現兩个凹陷、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。---治肩臂痛、上肢不遂、上肢病症。
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
16. 巨骨穴Ju-gu(紅點處)在鎖骨肩峰端与肩胛之间凹陷处---治肩臂痛、臂不舉。
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
17. 天鼎穴Tian-ding(紅點處)扶突穴直下1寸---治咽喉腫痛、咽喉病症。
18. 扶突穴Fu-tu(紅點處)在結喉旁3寸。---治咽喉腫痛、咳嗽、气喘。
19. 口禾膠Kouheliao(紅點處)在上唇部、鼻孔外緣直下---治鼻塞、口歪。
20. 迎香穴Ying-xiang(紅點處)在鼻翼外緣中点旁開0.5寸---治鼻塞、口歪、胆道蛔蟲症。
人 体 十 二 经 脉 之Acupuncture points---------------- (一)手太陰肺经Lung Meridian of hand Tai-yin-------1. 中府穴Zhong-fu(紅點處)在胸前壁外上方、前正中綫旁開6寸、平第一肋間隙处---治咳嗽、气喘、胸痛、肩背痛。
2. 云门穴Yun-men(紅點處)前正中綫旁開6寸、銷骨下窩凹陷处---治肩背痛、胸痛、气喘、咳嗽。
3. 天府穴Tian-fu(紅點處)腋前紋头下3寸---治咳嗽、气喘、上臂痛。
2010年11月18日星期四
4. 俠白穴Xia-bai(紅點處)腋前紋头下4寸、或肘橫紋上5寸处---治上臂痛、咳嗽、气喘。
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
5. 尺澤穴Chi-ze(紅點處)在肘橫紋中---治肘臂攣痛、咳嗽、气喘、熱病。
6. 孔最穴Kong-zui(紅點處)尺澤穴与太渊穴連綫上、腕橫上7寸---治咯血、咳嗽、气喘、咽喉腫痛。
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
7. 列缺穴Lie-que(紅點處)腕橫紋上1.5寸---治气喘、咳嗽、咽喉腫痛、头痛、口眼歪斜。
2010年11月15日星期一
8. 经渠穴Jingqu(紅點處)腕橫紋上1寸---治胸痛、咽喉痛、咳嗽、气喘、手腕痛。
9. 太渊穴Tai-yuan(紅點處)橈动脉的橈凹陷中。---治咳嗽、气喘、腕臂痛。
10. 鱼际穴Yu-ji(紅點處)第一掌骨中点橈側、赤白肉际处---治咳嗽、咽干、失音、熱病。
11. 少商穴Shao-shang (紅點處)母指撓側指甲根角旁0.1寸---治咽喉腫痛、昏迷、熱病。
2010年11月14日星期日
腹針Body Acupuncture(針刺腹部穴位上)
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
1药方---涌吐劑---瓜蒂散
方药組成---瓜蒂、赤小豆。
方药功用---涌吐痰涎宿食。
方药主治---痰涎宿食、壅滯胸院症。
2药方---驅虫劑---烏梅丸
方药組成---烏梅、蜀椒、細辛、黄連、黄柏、附子、桂枝、干姜、當歸、人参。
方药功用---溫臟安蛔。
方药主治---臟寒蛔厥症。素有蛔虫、复由腸道虛寒、蛔虫上扰。遇寒則动、得溫則安。
3药方---消食劑---健脾消食---葛花解醒湯
方药組成---葛花、神曲、蔻仁、砂仁、
白茯苓、猪苓,澤瀉、人参、
白術、干姜、木香、青皮、陳皮。
4药方---消食劑---健脾消食---枳實消痞丸
方药組成---枳實、厚朴、黄連、
半夏曲、干生姜、麦芽、
人参、白術、茯苓、甘草。
方药功用---消痞除滿、健脾和胃。
方药主治---脾虛气滯、寒熱互結症。
5药方---消食劑---健脾消食---健脾丸
方药組成---白術、茯苓、山楂、神曲、 麦芽、人参、山药、木香、
砂仁、陳皮、肉豆寇、黃連、甘草。
方药功用---健脾和胃、消食止瀉。
方药主治---
脾虛食積症。
6药方---消食劑---消食化滯---枳實導滯丸
方药組成---大黄、枳實、黄連、
黄
芩、茯苓、澤瀉、
白術、神曲。
方药功用---消導化積、清熱利濕。
方药主治---濕熱食積症。
脾虛胃弱、运化无力、失常、食積停滯、郁而生熱所致。
7药方---消食劑---消
食化滯---保和丸
方药組成---山楂、神曲、萊菔子、
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連翹。
方药功用---消食和胃。
方药主治---食滯胃院症。
8药方---袪痰劑---化痰熄风---定癇丸
方药組成---竹瀝、贝母、胆南星、
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
全蝎、僵蚕、天麻、
石菖蒲、遠志、茯神、
丹参、麦冬、琥珀、朱砂、
甘草、姜汁。
方药功用---化痰熄风、開竅安神。
方药主治---风痰蘊熱、上蒙腦竅、
眩仆倒地、目睛上視、口
吐白沬、喉中痰鳴、叫喊作声、
手足抽搐。
9药方---袪痰劑---化痰熄风---半夏白術天麻湯
方药組成---半夏、白術、天麻、茯苓、
橘紅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棗。
方药功用---化痰熄风、健脾袪濕。
方药主治---风痰上扰症。脾濕生痰、
濕痰壅遏、引动肝风、风
痰上扰。
10药方---袪痰劑--溫化寒痰---三子養親湯
方药組成---白芥子、苏子、萊菔子。
方药功用---溫肺化痰、降气消食。
方药主治---痰壅气逆食滯症,
年老中虛、痰多、咳嗽。
11药方---袪痰劑--溫化寒痰---苓甘五味姜辛湯
中药方精選之苓甘五味姜辛湯
方药組成---茯苓、甘草、五味子、
生姜、細辛。
方药功用---溫肺化飲。
方药主治---脾陽不足、
寒从中生。
寒飲咳嗽。
12药方---袪痰劑--潤燥化痰---贝母瓜萎散
方药組成---贝母、瓜萎、天花粉、橘紅、茯苓、桔梗。
方药功用---潤肺清熱、理气化痰。
方药主治---燥痰咳嗽, 咽喉干噪痛。
13药方---袪痰劑---清熱化痰---滚痰丸
方药組成---礞石、大黄、黄芩、沉香。
方药功用---瀉火逐痰。
方药主治---实熱老痰症。
14药方---祛痰劑---清熱化痰---小陷胸湯
方药組成---黄連、半夏、瓜萎实。
方药功用---清熱化痰, 寬胸散結。
方药主治---痰熱互結之結胸症。
15药方---袪痰劑---清熱化痰---清熱化痰丸
方药組成---胆南星、瓜萎仁、制半夏、
黄芩、杏仁、陳皮、枳實、
茯苓。
方药功用---清熱化痰、理气止咳。
方药主治---痰熱咳嗽。痰阻气滯、
气郁化火、痰熱互結。
16药方---袪痰劑---燥濕化痰---茯苓丸
方药組成---茯苓、半夏、
枳殼、风化朴硝。
方药功用---燥濕行气、軟堅化痰。
方药主治---痰伏中脘、流注经絡症,
兩臂麻、不得上舉。
17药方---袪痰劑---燥濕化痰---溫胆湯
方药組成---半夏、竹茹、陳皮、
枳實、茯苓、生姜、
大棗、甘草。
方药功用---理气化痰、和胃利胆。
方药主治--胆郁痰扰症。
18药方---袪痰劑---燥濕化痰---二陳湯
方药組成---半夏、橘紅、茯苓、
生姜、烏梅、甘草。
方药功用---燥痰化痰、理气和中。
方药主治---濕痰症。
19药方---袪濕劑---袪风胜濕---獨活寄生湯
中
药組成---獨活、防风、秦艽、桂心、
桑寄生、杜仲、牛膝、當歸、
川芎、地黄、白芍、人参、
茯苓、甘草。
方药功用---袪风濕、止痹痛、
益肝腎、补气血。
方药主治---治肝腎兩虛、气血不足、
腰膝疼痛、肢節屈伸不利。
20药方---袪濕劑---袪风胜濕---羌活胜濕湯
方药組成---羌活、獨活、防风、
藁本、川芎、蔓荊子、
甘草。
方药功用---袪风、胜濕、止痛。
治风濕性関節炎。
方药主治---风濕之头、身、関節痛。
21药方---袪濕劑---溫化寒濕---萆薢分清散
方药組成---川萆薢、石菖蒲、
益智仁、烏药。
方药功用---溫腎利濕、分清化濁。
方药主治---下焦虛寒之膏淋、白濁,
小便頻數、尿濁
。
22药方---袪濕劑---溫化寒濕---實脾湯
方药組成---附子、干姜、茯苓、
白術、木瓜、厚朴、
木
香、大腹子、草菓仁、
炙甘草、生姜、大棗。
方药功用---溫陽健脾、行气利水。
方药主治---脾腎陽虛、水气內停之陰水,
下半身水腫、水濕內盛。
23药方---袪濕劑---溫化寒濕---真武湯
方药組成---附子、茯苓、白術、生姜、白芍。
方药功用---溫陽利水。
方药主治---陽虛水泛症。治脾腎陽虛、水濕泛溢。脾陽虛則難运化水濕、腎陽虛則水不化气而致
水濕內停。
24药方---袪濕劑---溫化寒濕---苓桂術甘湯
方药組成---茯苓、桂枝、白術、
甘草。
方药功用---溫陽化飲、健脾利濕。
方药主治---中陽不足之痰飲,
中陽素虛、脾失健运、
气化不利、水濕內停症。
25药方---袪濕劑---利水滲濕---五皮散
方药組成---茯苓皮、大腹皮、橘皮、
生姜皮、桑白皮。
方药功用---利水消腫、理气健脾。
方药主治---脾虛濕盛、气滯水泛之
一身水腫症。
26药方---袪濕劑---利水滲濕---防己黄芪湯
方药組成---防己、黄芪、白術、
生姜、大棗、甘草。
方药功用---益气袪风、健脾利水。
方药主治---表虛不固之風濕症。
27药方---袪濕劑---利水滲濕---豬苓散
方药組成---猪苓、茯苓、澤瀉、
滑石、阿胶。
方药功用---利水、養陰、清熱。
方药主治---水熱互結症,
又治淋症。
28药方---袪濕劑---利水滲濕---五苓散
方药組成---澤瀉、茯苓、豬苓、白術、桂枝。
方药功用---利水滲濕、溫陽化气。
方药主治---膀胱气化不利蓄水症, 利水及溫陽化气、使水濕之邪从小便而去。
較新的文章
較舊的文章
首頁
訂閱:
文章 (Atom)